Saturday, July 31, 2010

美食巡禮

雖然講唔上香港咁多元化,不過日本美食比起你所描述的德國美食可謂贏一大截.

其實真正日式料理唔多,好多食物都源自外國.就好似咖哩.經改良再改良,成為較甜的日式咖哩.直到2010年仍然係國民至愛的頭三位美食.正因如此,飯堂亦每個月都會有一兩次咖哩食.
至於午飯,起初因為冇雪櫃,若要自携午餐就只有花生醬三文治.仲記得有發育期的同學問:「你咁少就夠?」咁就問下佢地去邊食?原來都唔係咁貴,290円一個便當(當時約24蚊港幣),比起最平的吉野家平一成多.不過,要避開人潮就要一早去買,記得有同學試過小息去買而遲到.

去到日本,食物選擇唔係問題.比如有無限量甜品選擇

又有西方八面名物(即名產),如名古屋名物之一的きしめん不過,同你一樣,個個香港同學一開始就鬥慳,慳得一蚊得一蚊.不好不容易揾倒一間100円店,每個月10號會買十送一,我地就約埋同學,點都要賺佢個十送一.畢竟打過工知揾錢辛苦.同班的20歲左右的同學當然唔會同我地癲,要買就同屋企人擺錢.

Wednesday, July 28, 2010

開飯啦!

點解咁多JA!,原因莫不過是價錢平啦。這個JA!牌在很多連鎖超市都有得賣。有啲似惠康黃金嘜,真係什麼貨品都有。簡直打救了荷包唔少。
至於每次到超市,基本動作都是睇吓有無平嘢執。在香港購物會考慮品質,但人在異鄉時只顧及價錢。
有日行行吓街,竟然碰到一歐元店。由內衣褲至餅乾零食,件件都係一歐元。簡直係開心大發現。

至於每日三餐可以點樣?這便是我最typical的餐單:
早餐:通常係多士或者牛奶加穀物。
午餐:又係多士,不過豪啲會加芝士及蕃茄。再咬多個蘋果。
晚餐:差不多都係意粉。煮好粉後加入蕃茄,紅蘿蔔,腸仔,炸洋蔥粒。調味只加少許鹽,沒有醬汁。不過比想像中好吃。

另外如果出街唔可以係屋企煮的話,通常都帶定乾糧(慳錢呀)。又或者係街邊買啲小食頂肚。
可惜德國人對食的要求真係麻麻。去到邊度都不外乎嗰幾款,例如:
德國大肉腸加個包,大概個幾歐元。

仲有中式炒麵(睇個樣就知有幾好食),都係賣個幾歐元。

相對香港嘅斬大舊叉燒,樣樣都大大碟又肥膩嘅飲食文化,係德國食嘅真係清淡得可以。

Sunday, July 25, 2010

週日料理

見你買親都係「ja!」牌,有冇特別原因?

其實當初揀呢間宿舍,除左價錢,就係因為佢有供兩餐.平日响香港除左午餐肉之外就唔係好識煮,要我日日煮,諗起都頭暈.

宿舍膳食唔錯,每個月餐單都會預先公報.偶然仲有應節食品,如櫻花季節時湯會加入櫻花狀粉團,夏天的生菓會有西瓜等.

而早餐有和洋兩式可以揀,洋式(即西式),就係咁.
不過,你住果度有雪櫃真係好幸福.

我地星期日要自己攪掂.而更重要係,宿舍沒有共用雪櫃!即係話,在沒有買到雪櫃前就別想積存食物.記得有一次,唔想次次出街食咁大洗,整在個微波叮 飯,放D好似魚糧o既ふりかけ(混合了魚肉粉、紫菜、芝麻等材料,如下圖),但又想食肉,於是加埋「媽媽腸」,味道嘛...始終係自己煮,點都食得落.
又試過去買生菓,一買幾個,起初唔知洗完就要盡快食,結果,放兩日發個柑發霉.攪到果陣一有時間就去睇下有冇雪櫃賣.

Monday, July 19, 2010

歐洲生活

你就好啦!日日有人煮埋飯比你食。我就無咁好彩啦。一日三餐都係靠食自己。
起初以為在歐洲生活會非常昂貴。當然有很多東西都比香港貴好多,如搭車,出街食飯等。不過原來在超市買菜自己煮的話又無想像中咁恐佈。
甚至發現有很多東西都比香港便宜。就好似:
白麵包一大條:約十港元

香腸一大樽:約三十港元

牛奶:約十港元

早餐穀物一公斤:約十港元

另外薯仔紅蘿蔔等西人主要蔬菜更加平過香港兩三成呢!
講返間屋,包租婆是個五十左右的獨身女人,自營一間Event Agency,Home Office的關係,一日二十四小時都係屋企。
對她仍認識不深,只覺得她總有點怪怪的。
例如:雪櫃永遠堆滿食物,有些變壞了仍然不會清理。打開雪櫃時永遠有股怪味。
表面開朗隨和,實質帶點孤僻。一個星期出外的時間不超過三小時。每天只對著電視機過活。
唯一的好處是有時煮湯時會醒一碟給我。

Sunday, July 11, 2010

宿舍真可愛

想起來,當日在台北轉機也有點忐忑不安.正如之前說,要離開習慣了的上班族生活.不過,相信我住的宿舍較易適應.

首先,宿舍位於住宅區,外邊的都是不過10層的建築物.天際邊寬了讓心也寬了.
另外,星期一至六都有供餐,每日有不同款式.不論好不好吃,至少要擔心的少了一樣.得知道,房內是沒有家電的,暫時沒條件每天煮飯.
雖然沒有獨立洗手間,不過,有一個大浴池,也許因為浸浴是日本文化的重要部份.記得第一個禮拜每一天吃過晚飯都要去浸一浸.彷如去了温泉旅館.

當然,在這年頭等同生命線的上網服務,也就在第一天就攪定.很難想像十多年前的留學生,沒有網絡是如何的去渡過自己一個的時間.

不過,有利也有弊,已十多年沒給人管,但住在宿舍就會有規律,如午夜前要如到宿舍等.一切都要重新適應.

Monday, July 5, 2010

到達


上機的日子,正是下著滂沱大雨。從機艙外望,雨水把一切都洗擦乾淨。有點象徵意義,好似一切又作從頭來過。
不過從那一刻開始,夢想與現實的距離,消失了。
飛機要飛十二個小時先到慕尼黑,之後再轉機到柏林。


那一刻坐在轉機候機室,心裡忐忑難耐,不過又帶一點期盼。
有太多的未知在前,令我很難放下懷抱去盡情的享受這個悠長假期。
保持正能量,是那一刻我唯一可做到的事情。
哈哈哈!只要保持這樣,相信已經成功了一半。


再轉乘往柏林的航機,一個小時後便到達目的地。
拖著重重的行李,步出機場,沒有人迎接呀!(你就好啦)唯有找巴士坐。
包租婆是學校幫我找的,事先沒見過面,只寫過幾封電郵。
我只佔住她屋內的一個房間。不算太大,有點舊,還塞滿她的雜物。
不過總算安定下來,一切都比想像的容易。
包租婆英語流利,否則以我有限的德語,一定雞同鴨講。
時差關係,加上在機上無覺好瞓。於是第一天的活動便是大覺瞓。

Saturday, July 3, 2010

陌生國度


行李真係一個大問題。一年時間,總唔可以全部買過。同學們就好有計劃,有屋企人一齊嘅就可帶四五十公斤行李,唔係就約朋友到訪兼帶行李。

不過,最大件事都莫過於生活上轉變。

記得當日,在台北轉機時,才真正脫離平日生活,真正的感到自己在途上。

步出名古屋機場,宿舍安排的接送高舉我的名字。司機當然是日本人。用我僅有的日語嘗試搭訕,希望盡快溶入當地生活,卻發現,我的日文根本不足夠表達簡單如屋企有幾多人。

宿舍的管理人是一對年長夫婦,他們二話不說就找來了一個台灣宿生來擔當翻譯。辦過手續,終於來到我的房間,房間內只有基本家具,和我的行李喼。騰捷了八個多小時,終於從香港來到這小房間。看著窗外陌生的環境,似是忽然發覺,從那天起,整整一年將會在一個沒有人知道你是誰,一個言語可能不通的地方生活。